- 臺
-
(臺, 台)
táiㄊㄞˊ〔《廣韻》徒哀切, 平咍, 定。 〕亦作“ <<台>> ”。 亦作“ <<籉>> ”。1.高而上平的方形建築物。 供觀察眺望用。《國語‧楚語上》: “故先王之為臺榭也, 榭不過講軍實, 臺不過望氛祥。 故榭度於大卒之居, 臺度於臨觀之高。”韋昭 注: “積土為臺。”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 “於是 楚王 乃登 雲陽 之臺。”唐 杜甫 《登高》詩: “萬里悲秋常作客, 百年多病獨登臺。”2.凡高於地面而上平的物體均可稱臺。 如: 舞臺;月臺;講臺;寫字臺。3.指作底座用的物體。 如: 船臺;鍋臺;硯臺;燭臺。4.盤子的俗稱。《全唐詩》卷八七九載《龍朔中酒令》: “子母相去離, 連臺拗倒。”原注: “俗謂杯盤為子母, 又名盤為臺。”5.比喻政治舞臺。 參見“ <<臺下>> ”。6.通“ <<始>> ”。《孟子‧萬章下》: “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 伋 , 蓋自是臺無餽也。”楊樹達 《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》卷四: “臺當讀為始。 ‘蓋自是臺無餽’, 謂 魯繆公 自是始不餽 子思 也。”宋 王安石 《與陳和叔內翰書》: “久客於此, 每以煩費公帑為慚, 自是臺無饋也, 不亦善乎?”7.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。 常指御史臺。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彈劉整》: “輒攝 整 亡父舊使奴 海蛤 到臺辯問。”《北史‧元仲景傳》: “ 孝莊 時, 兼御史中尉, 京師肅然。 每向臺, 恒駕赤牛, 時人號‘赤牛中尉’。”清 方苞 《尹元孚墓志銘》: “始入臺, 即奏人主一言, 天下屬耳目焉。”8.指朝廷、禁中。《晉書‧張昌傳》: “及 李流 寇 蜀 , 昌 潛遁半年, 聚黨數千人, 盜得幢麾, 詐言臺遣其募人討 流 。”《宋書‧竟陵王誕傳》: “ 誕 見符至, 大怒, 喚 饒 入交問: ‘汝欲死邪?訴臺求解。 ’”參見“ <<三臺>> ”。9.舊時用為對高級地方官吏或同輩人的尊稱。 如: 撫臺;藩臺;兄臺;臺端。10.古代一種地位很低下的奴隸。《左傳‧昭公七年》: “天有十日, 人有十等。 下所以事上, 上所以共神也。 故王臣公, 公臣大夫, 大夫臣士, 士臣皁, 皁臣輿, 輿臣隸, 隸臣僚, 僚臣僕, 僕臣臺。”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: “臺, 給臺下, 微名也。”11.泛指奴僕。 參見“ <<臺隸>> ”。12.莎草。 一名夫須。 可製蓑笠。《詩‧小雅‧南山有臺》: “南山有臺, 北山有萊。”毛 傳: “臺, 夫須也。”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 “王芻莔臺, 戎葵懷草。”參見“ <<臺笠>> ”。13. 清 代郵驛的一種。《清史稿‧職官志一》: “凡置郵, 曰驛, 曰站, 曰塘, 曰臺, 曰所, 曰舖。”14.量詞。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 “自後, 彼此酬酢了數日, 吃了幾臺花酒。”郭小川 《花紋歌》: “不會作畫, 也想畫起來;不會唱歌, 也想唱一臺。”如: 一臺混凝土攪拌機。15.姓。漢 有 台崇 。 見《後漢書‧獻帝紀》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